鋁合金壓鑄是指液態(tài)鋁合金在高溫高壓下以極快的速度從壓力室流入模腔,冷卻后形成鑄件的方法。尤其是近幾年成為行業(yè)趨勢的超大型一體化壓鑄更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的先進工藝。鋁合金壓鑄件具有尺寸精度高、機械性能好、生產效率高等優(yōu)點,在汽車、摩托車、內燃機、電子、儀器儀表、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雖然這種生產方式有各種各樣的優(yōu)點,但是在生產過程中,鋁合金壓鑄件的成型受很多因素影響,極易造成最終鑄件產生瑕疵,鋁合金溶液在流動過程中容易卷入氣體,鑄造過程中溫度分布不平衡,會導致鑄件產生流痕、裂紋、縮腔、燒傷等諸多缺陷。 鑄件癥狀: 鑄件表面上有與金屬液流動方向一致的條紋,有明顯可見的與金屬基體顏色不一樣的無方向性的紋路,無發(fā)展趨勢。 產生原因分析: 1)模溫過低; 鑄件癥狀: 壓鑄件表面上有網狀發(fā)絲一樣凸起或凹陷的痕跡,隨壓鑄次數增加而不斷擴大和延伸。 產生原因分析: 1)壓鑄模腔表面有裂紋; 鑄件癥狀: 壓鑄件表面有明顯的、不規(guī)則的、下陷線性型紋路(有穿透與不穿透兩種)形狀細小而狹長,有時交接邊緣光滑,在外力作用下有斷開的可能。 產生原因分析: 1)兩股金屬流相互對接,但未完全熔合而又無夾雜存在其間,兩股金屬結合力又很薄弱; 鑄件癥狀: 比較厚實的鋁鑄件,大部分的表面上有平滑的凹痕(狀如盤碟)。 產生原因分析: 1)由收縮引起壓鑄件設計不當壁厚差太大;澆道位置不當; 鑄件癥狀: 鑄件表面與壓鑄模型腔表面接觸所留下的痕跡或鑄件表面上出現階梯痕跡。 產生原因分析: 1)由頂出元件引起頂桿端面被磨損;頂桿調整長短不一致;壓鑄模型腔拼接部分和其他部分配合不好。 鑄件癥狀: 小片狀及金屬或非金屬與金屬的基體部分熔接,在外力的作用下剝落小片狀物,剝落后的鑄件表面有的發(fā)亮、有的為暗灰色。 產生原因分析: 1)在壓鑄模型腔表面有金屬或非金屬殘留物; 鑄件癥狀: 在鑄件局部有金屬的明顯層次。 產生原因分析: 1)模具剛性不夠在金屬液填充過程中,模板產生抖動; 鑄件癥狀: 壓鑄件表面在某些位置上產生粗糙面。 產生原因分析: 1)由壓鑄型(模)引起的內澆道的位置方向和形狀不當; 鑄件癥狀: 壓鑄件局部位置有麻點或凸紋。 產生原因分析: 1)內澆道位置設置不當; 鑄件癥狀: 將鑄件放在堿性溶液中,裂紋處呈暗灰色。金屬基體的破壞與裂開呈直線或波浪線形,紋路狹小而長,在外力作用下有發(fā)展趨勢。 產生原因分析: 1)合金中鐵含量過高或硅含量過低;合金中有害雜質的含量過高,降低了合金的可塑性;鋁硅合金、鋁硅銅合金含鋅或含銅量過高;鋁鎂合金中含鎂量過多;
2)澆道設計不良,內澆口位置不良;
3)料溫過低;
4)填充速度低,填充時間短;
5)澆注系統(tǒng)不合理;
6)排氣不良;
7)噴霧不合理。
2)壓鑄模預熱不均勻。
2)澆注溫度或壓鑄模溫度偏低;
3)澆道位置不對或流路過長;
4)填充速度低。
壓射比壓低,保壓時間短;壓鑄模局部溫度過高。
2)冷卻系統(tǒng)設計不合理;
3)開模過早;
4)澆注溫度過高。
2)由拼接或活動部分引起鑲拼部分松動;活動部分松動或磨損;鑄件的側壁表面,由動、定;ハ啻┎宓蔫偧纬。
2)澆注時先帶進雜質附在型腔表面上。
2)在壓射過程中沖頭出現爬行現象;
3)澆道系統(tǒng)設計不當。
2)由鑄造條件引起的內澆道處金屬液沖刷劇烈部位的冷卻不夠。
2)冷卻條件不好。
2)留模時間過短,保壓時間短;鑄件壁厚有劇烈變化之處;
3)局部包緊力過大,頂出時受力不均。
一體化壓鑄可以將原本設計中多個單獨的零散部件經過重新設計高度集成后,再利用大型壓鑄機進行一次成型,省略焊接的過程,直接得到一個完整大零件。由于這種生產工藝的創(chuàng)新能夠簡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并且減輕車身重量,有效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此前,市場上采用一體化壓鑄工藝的主要是后底板,隨著工藝的優(yōu)化,一體化壓鑄的應用范圍也在擴大。目前,一體化壓鑄技術逐步應用到汽車前艙、中底板、電池托盤等零部件。有專業(yè)機構測算,到2025年,國內一體化壓鑄零部件市場空間將達到348.4億元,2021年至2025年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30.9%。